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立项结果,我校2项项目获立项资助,分别是机电工程学院潘开林教授主持申报的《高可靠气密性封装连续微焊接多场多尺度演变机制研究》项目,张军教授主持申报的《基于飞秒激光3D打印技术的多模态超景深血管内成像系统研究》项目。其中,潘开林教授主持申报的项目是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叶企孙”科学基金立项资助,这是广西高校首次牵头获批此类项目。近五年来,我校牵头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已达9项,获批数量位于广西高校前列。
潘开林教授主持的《高可靠气密性封装连续微焊接多场多尺度演变机制研究》项目是针对电子产品陶瓷气密封装的气密失效可靠性问题,通过构建连续微焊接多场耦合响应模型、界面气体渗透扩散模型以及多工况累积作用下界面多尺度模型,研究并揭示焊接过程及服役考核条件下的焊接界面演变及气密性退化机制,形成基于焊接界面状态调控的多工况、多失效模式气密可靠性设计方法。项目将攻克装备服役过程中电子封装全寿命期气密性保证及可靠性提升的难题,对推进高可靠气密封装电子产品的国产化替代具有重要意义。
张军教授主持的《基于飞秒激光3D打印技术的多模态超景深血管内成像系统研究》项目是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早期诊疗中的高分辨率血管内成像需求,通过研究新型的多模态血管内成像技术,结合光学相干层析(OCT)和近红外荧光成像,研发一种能够显著拓展成像景深并提高分辨率的探头。项目将利用飞秒激光3D打印技术,设计并制造具有自由曲面微透镜的血管内探头,解决现有技术在超景深成像和成像深度上的局限。项目的研究成果将为血管疾病的精准诊断与治疗提供技术支持,并推动广西光学与医学产业的技术进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叶企孙”科学基金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吸引和调动社会科技资源,围绕工业科技发展需求,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和探索性研究,促进现代工程技术与基础学科的融通发展,解决“从0到1”的基础科学问题,提升我国自主创新水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旨在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吸引和集聚全国的优势科研力量,围绕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聚焦区域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促进跨区域、跨部门的协同创新,推动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我校获批的2项项目将有力支撑现代工程技术与基础学科的融通发展,提升我国自主创新水平;支撑地方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现出我校在电子信息领域的特色与优势。
(供稿: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赵松克 审稿:融媒体中心 俸燕珍 冼欣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