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28日,由全国工程技术学科批判性思维课程组、广西本科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综合秘书处及我校共同主办的人工智能时代下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学科结合课程交流会在花江校区举行。我校副校长潘开林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我校一流课程教学团队、重点建设课程组、本科教学督导委员会成员,各学院教学副院长、教学秘书等300余人参加会议。
潘开林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迅猛之势重塑世界,对我们的学习方式和思考模式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变革,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路径,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华中科技大学创新教育批判性思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董毓教授作主题报告,他深入分析了批判性思维的构成和本质,重点强调了批判性思维在科技创新中的价值,并阐述了其通过探究、实证、辩证及创新手段促进认知发展的机制,探讨了批判性思维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方法。
学科结合探讨和案例分析环节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来自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及我校的专家学者分别结合自己的专业课程教学,分享了人工智能时代批判性思维教育如何融入教学工作中,通过科学史、医学决策、信息技术工程、光电子学科等领域中的实践案例,探讨了批判性思维的底层机制与学科结合路径。
本次专家团队专门面向我校教师开设了批判性思维学科结合教师研习班,共30余名校内教师参与。内容涵盖批判性思维原理、论证方法、认知评估等基础理论,工程技术的批判性思维方式和工具以及复杂问题解决、研究性学习和终身学习等实践技能。通过互动练习与答疑,参会教师进一步理解了将批判性思维融入专业课程的方法。
我校副校长潘开林在会上致辞
华中科技大学创新教育批判性思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董毓教授作主题报告
报告会现场(一)
报告会现场(二)
研习班现场(一)
研习班现场(二)
学科结合探讨和案例分析环节
(供稿:教务处 雷辉 图片:教务处 网信中心 大通社 韩秋辰 秦玉婷 审稿:融媒体中心 俸燕珍 冼欣宜)